
6月28日,由上海政法学院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调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河南警察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围绕“深化调解机制改革与科技赋能,构建新时代多元共治新格局”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闫晋东,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葛卫华,我校副校长陈晓景,河南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黄兴士,法学部党委书记王健,上海政法学院调解学院院长侯怀霞出席会议。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调解学院党委书记文立月主持会议。

司林胜在致辞中向参会嘉宾和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校法学学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作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现代社会治理逻辑的“东方经验”,调解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服务发展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深入探讨其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推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是回应时代命题、服务国家治理的应有之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以承办此次全国性高规格学术盛会为新起点,持续深耕调解研究领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水平,为我省乃至全国调解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智慧与力量。
葛卫华在致辞中表示,人民调解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争议解决方式,是党领导人民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关键制度安排,更是以民为本、以和为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制度表达,彰显出我国争议解决制度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当前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健全国际商事调解制度的要求下,我国商事调解正在开启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应积极推动商事调解的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商事调解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黄兴士在致辞中向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调解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已发展成为与诉讼、仲裁并列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也是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省份,河南省司法厅始终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将其作为服务更高水平“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的重要抓手,将持续深化调解制度机制改革,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推动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闫晋东在致辞中对研讨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调解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面对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矛盾纠纷呈现出跨领域、多形态、复杂多样等新特征,人民群众对纠纷解决的公平性、高效性和专业性要求日益提升。调解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调解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专业化调解人才培养和进一步发挥理论与实务交流平台的作用,充分交流、相互启发、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为新时代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
活动仪式上,王健、侯怀霞分别代表两校签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调解研究院合作共建协议》。随后,双方共同举行揭牌仪式,聘任侯怀霞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调解研究院名誉院长。会议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 2 篇,二等奖 20 篇,三等奖 20 篇,优秀奖 36 篇,共计 78 篇。会议公布了获奖论文名单并颁发获奖证书。
(初审:樊晓磊;编审:冯凡;签审: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