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和我校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四方共同签署《共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检察学研究院框架协议》,并为我校检察学研究院揭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苗生明,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段文龙,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郭立新,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徐鹤喃,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田凯,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检察系统代表、高校专家学者、我校法学部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副校长、法学部部长陈晓景主持。
苗生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一体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协同推进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理性认知、系统研究和高度认同。苗生明指出,要注重历史传承,加强研究总结,找准检察学学科的独特定位,持续优化结构功能合理的学科体系。要准确把握检察学学科的建设原则,做到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导、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实践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苗生明提出,“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我国法学界检察学界当前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健全完善中国检察学学科体系是一项兼具战略性与时代性的系统工程。要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领导下,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不断加强检察学基础理论研究,高质效开展检校合作,着力营造法学家、实务专家协同推进检察学研究的浓厚氛围。

司林胜在致辞中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参会嘉宾表示感谢,希望“检校四方”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共同搭建检察理论创新平台和检察实务实训基地,打造具有河南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检察学学科。段文龙在致辞中表示,四方联合召开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标志着检校合作迈向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上午的主题报告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陈在上教授主持。陈晓景作“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检察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巡视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新清教授,河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办公室国家级法治人才专家库成员郝铁川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王健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汪世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李奋飞教授,围绕检校协同推进检察学学科建设分别作主旨发言。中国政法大学法律援助学院院长吴宏耀教授进行了与谈。
下午的专题报告与专题研讨,9位发言人和2位与谈人围绕研讨会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会前组织开展了主题征文活动,收到参评论文221篇,经严格层层评审,评选出优秀论文共61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30篇。会议公布了获奖论文名单,颁发了获奖证书。
陈晓景在大会总结发言中表示,学校将以检察学研究院为枢纽,着力推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让学术研究真正回应法治实践需求;推动传统法学与新兴领域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检察、人工智能法学等交叉学科布局,抢占学术研究制高点;推动本土经验与国际视野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据悉,我校检察学研究院是2025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之后,全国首个专门成立的检察学研究院。研究院下设检察学基础理论、刑事检察理论、行政检察理论、公益诉讼检察理论、民事检察理论、数字检察理论等六个方向,研究团队成员三十余人。
(供稿:法学部;编审:冯凡;签审:王健)